2010-01-14 13:51
扁桃體炎
一般是指腭扁桃體的非特異性炎症,可分為急性扁桃體炎、慢性扁桃體炎。急性扁桃體炎大多在機體抵抗力降低時感染細菌或病毒所致,起病急,是兒童和青少年的常見病。慢性扁桃體炎是由於急性扁桃體炎反覆發作所致,其反覆發作可誘發其他疾病。
本病相當於中醫學的乳蛾的范圍。急性扁桃體炎相當於風熱乳蛾,慢性扁桃體炎相當於虛火乳蛾。風熱乳蛾多因風熱邪毒乘虛從口鼻而入侵喉核,發為本病。
治則:疏風清熱,利咽消腫;養陰潤肺,滋陰利咽。
主穴:合谷、曲池、大椎。
配穴:風熱乳蛾:內庭、天突、少澤、魚際;虛火乳蛾:太溪、足三里、頰車;便秘加支溝;咽痛甚加少商。
2010-01-14 13:50
咽異感症
咽部異物感是由於某些局部的和全身的因素或精神因素引起的病症,表現為咽部和頸部出現異常的自我感覺。本病也稱癔球症、咽球綜合症、咽喉神經官能症等。病人多為中年人,女性更為多見。病因有器質性、非器質性之分。非器質性者中醫則稱梅核氣,認為是由情志不暢,肝氣郁結,循經上逆,結於咽喉;或肝郁脾滯,津液不得輸布而成痰,痰氣結於咽喉引起。
治則:疏肝理氣,健脾化濕。
主穴:膻中、內關、足三里、心俞、神門、氣海、三陰交。
配穴:肝氣郁結加太沖,痰濕加豐隆、陰陵泉。
2010-01-14 13:48
失眠
又稱不寐,多因思慮憂鬱,勞倦過度;或心脾血虛;或病後、產後氣血虛弱等因所致。病多內因,証有虛實。血虛為病之本,痰火、飲食、陽亢為病之標。血虛多責之於心、肝、脾三臟,而血虛則心火偏亢,或肝陽偏亢,或心腎不交。
主穴:心俞、內關、神門、安眠。
配穴:煩躁易怒加肝俞、太沖;頭痛、頭暈加風池;脘痞痰多加豐隆、內庭;
耳鳴加聽宮;多夢加魄戶;神疲體倦加足三里、百會。
2010-01-14 13:47
白細胞減少
白細胞減少症又稱粒細胞缺乏症。中醫無此病名,多屬於中醫的虛勞、氣血虛的范圍。
病因:
多因心、肝、脾、腎四臟偏虛所致,尤與脾腎關系最密切。
症狀:
白細胞減少,常伴有頭痛、頭暈、四肢無力、食欲缺乏、低熱、失眠等,或無自覺症狀。
取穴:
大椎、膈俞、脾俞、足三里、氣海、關元、腎俞、血海。
2010-01-14 13:46
眩暈
眩即眼黑;暈者,頭旋也。即頭昏眼花。本症可單獨出現,也可繼發於其他疾病中,是臨床常見多發病。
多因肝風內動所致,或濕痰壅遏或氣虛夾痰上擾,或腎水不足,虛火上炎;或命門火衰,虛陽上越所致。
艾灸取穴:
百會、中渚、液門、解溪、風池、中脘、太沖、湧泉、足三里、三陰交、關元等
2010-01-14 13:43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胃腸道與胃液接觸的部份慢性潰瘍,其成因和發展過程可與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和胃液中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關,本病常發生在青壯年,男性較女性為多,屬中醫學的胃脘痛、胃心痛、心口痛等。
胃潰瘍多在進食後約半小時至一小時左右出現上腹稍偏左疼痛,並持續至一至兩小時才可緩解。而十二指腸潰瘍多在空腹飢餓時或飯後約兩至四小時則作痛,於上腹稍偏右,進食而得緩解。
艾灸穴位:
中脘、內關、足三里、肝俞、胃俞、大腸俞、公孫、章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