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灸法治病保健的原則

2010-02-06 12:32

 

灸法治病保健的原則

 

1.      溫通經絡、祛濕散寒

中醫理論認為,寒邪與濕邪均屬陰,為陰邪。寒性凝滯。一旦陰寒之邪偏盛,機體陽氣受損,則經脈氣血為寒邪所凝,氣血阻滯不通。氣行則血行,血凝則氣滯。氣血運行不暢則經絡不通,不通則痛。濕性重濁,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濕邪侵犯人體易留滯臟腑經絡,使氣機升降失常,經絡阻滯不暢,出現小便短澀、大便不爽、頭重如裹、周身困重、關節疼痛並遷延難癒、小腹脹滿、女性帶下等。《素問˙調經論》說:「寒濕之中人也,皮膚不收,肌肉堅緊,榮血泣,衛氣去,故曰虛。虛者聶辟,氣不足,按之則氣足以溫之,故快然而不痛。」由於艾葉苦、辛、溫,具有「生寒熟熱」的特點,艾火的熱力能透達肌層,可良好的溫經行氣、祛濕散寒,此時灸之可溫寒散寒,使熱力滲透肌層,溫經行氣,使陽氣恢復其溫煦、推動之功用,氣血得以正常運行則經絡通和,寒痺可除。此溫灸療法尤對因寒所致脘腹冷痛、手足厥冷、四肢屈伸不利、痛經、久瀉等效果顯著。經常溫灸機體相應俞穴,亦可激發體內陽氣,疏通經絡,自動優化機體調控功能,而健體強身。

 

2.      益氣扶正、回陽固脫

《扁鵲心書》說:「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艾灸第一。」這說明艾灸有培補元氣,固脫回陽之功。中醫學認為,人體的氣,來源於稟受父母的先天之精氣、飲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即水谷之精氣)和存在於自然界的清氣。《類經˙攝生類》云:「人之有生,全賴此氣」。《難經˙八難》亦說:「氣者,人之根本也。」氣屬陽,有溫煦、推動、防御、固攝和氣化作用。意思是說人體之氣是人體熱量的來源,是推動和激發人體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運動的原動力,是防御機體外邪入侵、防止機體內一切液態物質的無故流失、是促使機體內一切新陳化謝的源泉。《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反之,陽氣虛損,則機能減退,則御邪無力,則疾病擾之。採用灸法可振奮機體陽氣,終達回陽固脫之效。灸法具有補氣培本、回陽固脫的功效,臨床上可用於脾腎陽虛、陽氣暴脫之症,如大汗淋漓、脈微欲絕、久泄、遺尿、陽痿、脫肛、少腹冷痛、四肢冰冷、經期延遲、經色黯淡、痛經、子宮脫垂、陰挺、寒厥等,療效迅速。

 

3.      行氣活血、祛瘀止痛

灸法可使局部乃全身感到溫暖舒適,灸的溫熱刺激可以使氣機調暢、營衛和諧,起到行氣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正如《黃帝內經》有云:「熱氣至則痛止矣」。中醫學認為,體內之‘瘀’ ,多因寒濕所致,灸可使氣機溫調,營衛通和,氣血運行加快則瘀結自散。經絡通暢,則「通則不痛」。臨床常用於治療痈腫、乳痈,以及因寒濕所致各種疼痛。另外,艾灸亦能治療氣血虛弱引起的頭暈、乳少、經閉等。無病常灸也可調順氣機,從而聰耳明目,延年益壽。

 

待續…

 

參考文獻:一本經典好書「灸法醫鑒」

搜尋網站

聯絡我們

元朗喬康艾灸養生館 新界元朗青山公路126二樓(即花旗銀行樓上) 93668323/26688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