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雷火艾灸與蕁麻疹

2011-10-11 11:01

 

雷火艾灸與蕁麻疹

 

中醫認為:

蕁麻疹俗稱「風閉」,中醫無蕁麻疹病名,稱為「風疹」、「隱疹」。其特點是全身皮膚無定處出現紅色腫塊;皮下出現疹塊膚色不變;膚色蒼白等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疹塊,時隱時現,故得以「風疹」或「隱疹」的病名,或者可以稱為「風疹塊」。

致病的原因有體質稟性較弱,容易發生皮膚疾病者;由喜食腥味麻辣食物所致者;藥物、腸道寄生蟲病、暴熱暴冷熱毒熏蒸、熱毒疾病等,都會造成肌膚出現「風疹」、「隱疹」。

辨証分型:

1.      風熱:皮膚疹塊色紅,癢痛,遇熱疹塊加大,遇冷則攣緊,夏季發病時間多,冬季發病時間相對減少,舌紅苔薄黃,脈浮數。如食用過敏食物或過敏藥物,這時的風熱夾雜可急性發疹,稱為急性蕁麻疹。也可因為其他器官患熱毒性疾病,毒邪反應在肌膚上,出現風疹。

2.      風寒:疹塊隱於皮下,色澤蒼白或膚色發白,發癢(實則為輕微疼痛),遇寒冷與風吹,瘙癢加重,苔薄白,脈濡滑。

3.      腸胃濕熱:皮膚發疹時,有胃脘疼痛的反應,大便秘結或溏瀉,這種情況多伴有腸胃性疹塊(黏膜性損害),苔黃,脈滑數。

4.      沖任不調:由於氣血不足,陰虛燥熱,每逢月經來潮2-3天發疹,隨着月經期結束而消失,下次月經來潮又發疹,可稱為「月經疹」。

5.      腸道蟲患:胃腸內患有寄生蟲,耗損人體精血,由於蟲類造成的毒性可反應在皮膚上成為實隱實現的斑塊,產生癢痛不適,形體消瘦,夜間出現磨牙聲,有時發生肚臍周圍疼痛,有時發生深夜肛門發癢,睡眠不安,腸道疾患多為兒童時發生,面黃肌瘦,腹呈臌脹等現象。

6.      氣血不足:「風疹」反複發作導致氣血兩虛,風疹會遷延成慢性,數月或一年不愈,勞累或精神疲乏,容易復發,舌質淡,舌苔薄,脈濡細,造成慢性風疹。

 

雷火灸療法:

灸療部位:風疹塊集中部位,雙耳部;穴位:大椎、曲池、手十指沖、足十趾沖、三陰交、中脘、內關、神厥、關元、肛門、風市。

 

灸語:

治則為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止痛。在局部風疹集中多的地方進行遍灸,可以立即解除該處的風熱濕毒,因肌膚血脈擴張而疏通,風邪、水腫、熱毒就可以驅散;再加灸穴位,可以疏通經絡與氣血,調節相關臟腑,氣血功能增強,抗禦毒邪;蟲患患者加灸中脘、神厥、關元,可以健脾除濕,腸內溫度增加,藥氣內逼,能使蟲患不宜在腸內寄生,失去正常活力或死亡,加上腸胃排泄功能同時增強,各種寄生蟲均會從大便排除。患慢性風疹時,先灸內關、三陰交,是因為人體氣血衰弱,體質減退,應先調理臟腑,補其氣血,再瀉其熱毒,病患則除。

 

參考文獻:雷火灸療法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搜尋網站

聯絡我們

元朗喬康艾灸養生館 新界元朗青山公路126二樓(即花旗銀行樓上) 93668323/26688460